當年毛主席號召知識青年要到農村去,那里有廣闊的天地,可以大有作為。
昨天到了廣州新沙港,開始準備項目驗收。
今天小梁說地磅拍照那塊會出現照片是綠屏的情況。然后大家開始坐在一起“猜”,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程序的問題,那為什么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沒有問題的呢?而且有時是某一個班次都會出現這種現象,等到一下個班次就好了。lulu說劉老師認為可能是由于顯存問題,因為地磅員使用的電腦是集成顯卡,這樣就可能造成其他程序運行時搶占了共享顯存,導致了綠屏。而由于每換一個班次都要重啟一次電腦,因此下一個班次就沒有這個問題了。我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
中午吃完飯我去場區散步,不知不覺來到了三號磅,看到里面有人就進去了,這時她正開著我們的系統,我就點了一下“添加地磅單”,結果報錯“串口打開失敗”,點了“確定”之后,又彈出“初始化DSP失敗”。然后彈出了地磅稱量的界面。這一塊是我開發的,我當然知道出現剛才的錯誤將會導致視頻加載失敗,這時點擊稱量,當然不會拍照成功了。之后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這個地磅員打開了兩個系統,而且另一個也打開了“添加地磅單”這個界面。然后我就叫她把兩個系統都關了,然后再把打開兩個系統,點擊其中一個的添加地磅單按鈕,沒有報錯;打開另一個時,就出現了剛才的錯誤。我恍然大悟,因為當這個界面load的時候,就執行了ChannelOpen語句,打開了攝像槍對應的信道,就像一扇門不能在打開的時候打開一樣,信道也不能在已經打開的情況下再打開了,因此就會報錯了。報錯之后當然就截取不到圖片了。
我心里很高興,果然不虛此行,到用戶那里去,看看他們在做什么,是我喜歡的方式。就像我在畢業論文中寫的,經常看到兩個程序員對著代碼猜需求(我也曾經有這個“愛好”),兩位停一停,去問一下用戶或業務人員或領域專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好嗎?這樣才是最有效果的。
我反對Ambler以前提出的“象牙塔架構師”的說法,或許現在投身敏捷陣營的他也不同意這個觀點了吧,架構師一定要親臨現場,才會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去年在做這個系統時,我和lulu就為一個業務邏輯對著代碼看了一晚上沒睡,結果第二天我跑到地磅員那里一問,就馬上知道答案了。軟件開發完全就是設計,寫代碼也是在設計,或者說代碼也是一種設計視圖,那么設計師們就應該親自看到代碼,并且親自到第一線去,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敏捷——而敏捷,則是被我看來最實事求是的做法,而且其效果也是非常讓我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