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8-07-29 13:48
xan 閱讀(185)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Life Log 、
電影
新聞來源:cnet.com
Web2.0 的基石是群體智慧 (wisdom of crowds ),Digg, Wikipedia, Mahalo 的成功說明群體是智慧的,然而也不盡然,Digg 的 HD-DVD 密鑰事件就是例子,在諸如此類的事件中,那些“思想的暴徒”群起而攻,淹沒積極的聲音并將這種群體智慧扭曲。最近的 IMDB 是另一個例子。

《蝙蝠俠6: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上映以來,這部票房冠軍便發起對 IMDB's Top 250 榜 榜首的沖擊,在過去的幾十年,這個位置一直屬于《教父》。絕大多數嚴肅觀眾對《黑暗騎士》爬上榜首感到不可思議,然而這正是 Internet 社區對這部電影無休止的炒作的結果。

在《黑暗騎士》沖擊榜首期間,據 Film 報導,那些蝙蝠俠的愛好者為了達到目的可謂煞費苦心,他們首先對《教父》施以惡評以將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拉下第一名的寶座,事實上他們用力過猛,《教父》最后落到了第三名,居《肖申克的救贖之后》。最終,《黑暗騎士》如愿以償爬上了第一名。

在前面提過的 Digg HD-DVD 事件中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攪局者以一個重要事件為引子,將一個本來非常準確,公正,值得信賴的系統擊垮,最終導致群體智慧理論的破滅。Wikipedia 的一篇相關文章里說,在這種情形,人們相互之間的認知與合作遭到破壞,因為他們對某個觀點過于關心便互相效仿并順從眾人的意見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這類事情的過錯并不在這些用戶,這是人的天性,我們經常會被影響,然而,IMDB, 以及 Digg 之類的系統應當考慮到這一點,并制定相應的機制預防這些事情的發生。
------------------------------------------------------------------------------------------------------------------------------------------------------------------------------------------------------------
IMDB發展史
IMDb創辦于1990年10月17日,從1998年開始成為亞馬遜公司旗下的網站。
IMDb前身是一個名叫“rec.arts.movies”的Usenet新聞組。當時一群熱心影迷自發地組織起來,列出影片的演職員表,并為已故影人撰寫小傳(那時稱作“死亡名單”)。1990年10月17日,IMDb的奠基人Col Needham寫了一系列Unix程序,使得所有信息成為可搜索數據,這項至關重要的功能使新聞組上的信息變得更有用、更有意義。直到現在,強大無比的交叉搜索功能還是IMDb的金字招牌。
1993年,IMDb.com正式啟動,成為互聯網上第一個完全以電影為內容的網站。之后6年,這個網站不斷發展壯大,在美國各大校園網中出現鏡像,提交電影信息的用戶也越來越多(IMDB的寫入權力是開放的)。
1995年,隨著海量數據帶來的信息擁堵、對員工人數的進一步要求,IMDb走上另一個十字路口。Col Needham辭掉了他的正式工作,用自己的信用卡買下了第一臺服務器,并使IMDb公司化。
1998年,IMDb的信息量繼續以幾何級數增長,民間自愿貢獻的服務器空間很快耗盡,所有義務工作的編輯人員也被無窮無盡的處理工作淹沒,所幸的是,全球最大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Amazon.com的創始人杰夫·貝佐斯買下了IMDb,使那些“白干活”的義工們終于拿到了薪水。
2001年3月,IMDB啟動了幫助小演員成名的“宣傳照”服務,2002年1月,專門針對業內人士的收費網站IMDbPro.com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