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三江縣茶葉技術推廣方案
一、茶葉農業生態模式的推廣簡介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普及,許多新的 農產品得到了廣泛 的應用。三江縣引進茶葉新品種,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中有以下優勢:
1、三江縣氣候屬熱帶嶺南濕潤氣候區,雨熱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溫18.1度,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土襄以紅壤、紅黃壤為主,PH值5.6,土層深厚,土襄腐殖質含量高,極適宜茶葉種植。
2、三江縣發展茶葉歷史早,是茶葉的故鄉。早在明朝年間,三江縣就有飲茶習慣,現在在該地區流行的“打油茶”就是歷史最早的飲茶方式。
(一)、實施目的
通過推廣鐵觀音、綠茶和毛蟹等優質品種,推廣標準化茶園、生態茶園建設,實施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草綜合防治等技術措施,提升三江縣茶葉的綜合競爭力
(二)、實施的種類
1、推廣新品種:鐵觀音、綠茶、毛蟹等。
2、推廣新技術:標準化茶園、生態茶園建設、實施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草綜合防治等技術。
(三),主要實施內容
1、實施地點、范圍、規模、作物種類。本項目實施地點確定在和平、斗江、洋溪、林溪、八江等茶葉主產鄉鎮,涉及示范戶300多戶,品種為綠茶、鐵觀音、劍蘭茶等。
2、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制定綠色食品一種生產技術規程和綠色食品一茶葉加工技術規程,并嚴格按照規則進行種植加工。按照《規程》的內容、指標,全程掌控、執行與監測。
3、、 大力推廣茶樹病蟲無害化防治技術。注重改善茶園環境,發揮茶園自然調控能力,堅持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發展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資源,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 和使用量,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保型農藥,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用的農藥、化肥,確保茶葉產品原料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和要求。
4、 實施茶園標準化建設。標準化茶園做到茶園臺面前有埂、后有溝,強化茶園保水、保肥能力;安裝噴灌設施,梯壁種植綠肥,園間道路種植綠化樹,改善茶園生條 件;在園間安裝殺蟲燈、釋放害蟲天敵,施用生物農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提高茶葉質量衛生安全水平;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提高茶葉的質量與效 益。
5、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每年開展技術培訓5期以上,周邊的鄉村及其他種植其他農作物規模較大的鄉村,按照生產季節的需要不定期的開展技術培訓,組織現場觀摩或現場指導,推廣示范區的經驗和做法。
6、在示范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病蟲草綜合防治技術,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
二、茶葉農業生態模式的推廣方法
1、推廣的組織形式
(1)推廣組織,包括領導組織(副縣長—農業局長—鄉鎮長—村干部)和技術組織(高校—農業局相關人員—村信息員)。
(2) 推廣步驟,包括:①示范點建設。挨全縣范圍內,按山區、平原、方位布置,選擇幾個示范點。②示范區建設。發揮以點帶面的傳播作用,以村為單位,由村推廣信 息員協同相關人員宣傳,組織實施。進行農業綠色產品的生產,政府部分資金資助。③全縣推廣。組織鄉鎮領導,技術員到示范區學習,因地而宜,采取多種形式逐 步推廣。
2、推廣模式
政府—高校科研—縣技術部門—村信息員(政—科—技—村)
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
3、推廣的方法
(1)大眾傳播法。使用各種傳播媒介,如廣播、電視、錄像、計算機網絡以及報紙、雜志等,通過聲像和文字對農民傳播科學知識,技術和信息。
(2)集體指導法。通過短期培訓班、現場參觀指導、工作布置會以及經驗交流會、專題討論等,讓廣大農民學會相關技術和提高種植。
(3)在農村建立生產基地,組建企業的推廣機構,圍繞農產品生產經營開展推廣服務活動。通過跟公司的合作,合同,訂單等形式與農民結成不同形式的利益共同體,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和貿、工、農一條龍服務。
4、推廣效果
(1)在全縣眾多鄉鎮普及種植茶葉。全縣茶園面積已達到14.8萬畝,有150多個行政村種茶,涉及農戶4萬多戶,涉茶產業人員20萬多人。
(2)全縣茶園全部開坡改梯,標準施肥,標準管理,實施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物技術標準。
(3) 產業發展快,經濟效益顯著,產品質量優,獲獎多等。全縣農民人均茶葉收入1335.3元,占農民收入近二分之一。是三江縣農業主要支柱產業、農民收入的主 要來源,為全國重點產茶縣。10年時間,三江茶葉共計獲得中茶杯、中綠杯、恒天杯、農覺杯全國最高級別和桂茶杯、柳茶杯等區內名優茶評比優秀獎以上112 個獎項,其中國家級獎項38項、區級獎項50項、市級獎項24項。
三、茶葉生態模式推廣的評價
1、采用的推廣理論和方法
采 用了以點帶面以及(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采用宣傳、培訓、指導、服務等推廣方法,把這些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效果。采用的(公司—農戶)的推 廣模式,這是一個較成熟的推廣效果較好的模式。在發展過程中,該模式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革,形成不同的方式,如“公司+園區+農戶”等。
該模式不僅使公司、農戶受益,同時政府有政績。生產出的安全食品可推動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
2、推廣優點
(1)推廣方法運用適宜,易被接受,農民的認知度高;
(2)集約化、規模化生產;
(3)企業化管理運營,管理科學;
(4)公司將農戶組織起來,形成了規模優勢,充分利用他們得到的供求信息,與農戶一起獲得利潤;
(5)有政府的支持,組織計劃得好,推廣宣傳有力;
(6)該地區的氣候、土壤適宜種植, 符合當地的文化,人民易接受,傳承其良好的傳統。
3、推廣建議
(1)堅持合同的厲行,保護農戶的利益;
(2)因地制宜地確定適宜的推廣形式和發展方向;
(3)完善的推廣服務是系統是成敗的關鍵;
(4)調動科研部門、技術推廣部門和農民的積極性,是主要的是要保護好三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