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跟豐田生產體系有關的書,得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知識點
- 剛明白原來這些個名詞他們是JIT->TPS->Lean->Agile這么一個關系。
-
豐田老總一拍腦袋提出3年之內超越福特。這種感覺就像好像有一家中國軟件公司一拍腦袋說,三年之內超越微軟一樣。我要是執行人,只會覺得上邊又發神經了,這不是瘋了嗎?結果大野耐一到底是大野耐一,竟然真的找到了方法。
- 生產過剩的浪費
- 制造不良品的浪費
- 停工等活的浪費
- 動作上的浪費
- 搬運的浪費
- 加工本身的浪費
- 庫存的浪費
-
豐田的思路其實簡單到了不能再簡單,利潤=銷售價格-成本。那么在經濟增長無望的時代,減少成本就等于創造利潤。過去的時代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就像日本泡沫經濟時代一樣。但是泡沫破裂的時候,豐田反而崛起。類似的如學習TPS的佳能,在5年內銷售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利潤增長十倍。
- 面對一個即將來臨的經濟增長放緩的時代,成本開始成為管理者嘴上流行的新詞應該是下一步的趨勢。
-
軟件開發中的浪費有哪些呢?我現在想不到太多。但是跟朋友聊天我突然意識到,猶豫也是一個巨大的浪費。作為一項腦力勞動,開發時的猶豫就如同停工等活的浪費和動作上的浪費。這種事情其實可以避免,我開始明白TPS這樣一個強調變化與改進的過程,為什么還如此強調標準化。應該就是通過整理最佳實踐并確定為標準流程來減少重復犯錯與猶豫造成的浪費。那么結對對效率造成的改進,別的不提,減少了猶豫的時間應該是很重要的一點。而這也是在水面以下最不容易被發現的浪費。因為猶豫和謹慎,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