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8-01-01 13:45
趙斌 閱讀(1904)
評論(12)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2.工作流
關于《電子政務流程服務規范》
【趙斌原創,保留一切權利,轉載請保留引用:m.tkk7.com/zhaobin,謝謝!】
業界流行一種說法:三流的公司賣產品、二流的公司賣服務、一流的公司賣標準,我不知道我所效力的公司屬于哪一流,但事實是幾年來公司在標準方面的熱情不減,幾年前從北京市信息辦拿到做標準的批文,到現在協助南方某市的信息辦的標準立項,一直都在熱熱乎乎的參與國內標準建設,而我,自然就負責其中的《電子政務流程服務規范》。
拿到這個課題,琢磨了一下,對比國外相對成熟的WFMC等,經過多年發展,他們從工作流的參考模型、流程建模語言XPDL、管理和流程應用調用接口,甚至流程相關的術語表都發展得相對完善,還有BPEL的規范也2.0了。
我們怎么來定義《電子政務流程服務規范》呢?
我以為,首先要簡單、實用,國內的相關規范不是第一次制定了,為什么以前的都沒有實際應用呢?因為以前制定的規范壓根就沒有用,要么太理想化,要么太學術化,要么太簡單化,所以,我把簡單實用列在第一重要。
第二,盡管標準本身就是規定,但不要去限制,而應該是幫助。本次服務規范的側重在“服務”,重點規定服務規范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以及如何來提供,而不去定義如何來實現這些服務,也不限制如何來實現這些服務。
第三,現在很多人言必談SOA,或許用BPEL將服務“編排”起來,更符合一些人的胃口,但考慮實際的情況,在應用支撐平臺上,更主要是提供流程服務,而不是用流程去“編排”服務,況且,考慮實用性,提供流程服務將更實用,而且進一步發展后也可以“編排”其他服務。
第四,電子政務,這4個字如何體現?是否在其中要引入公文流轉、行政許可等業務屬性?還是只需在技術上能夠滿足和實現業務需求?我偏向于后者。
介紹了我的思路,最后還是落在WFMC工作流參考模型的五個接口上,將這五類接口抽象封裝就是我對流程服務的規范:
流程服務的核心組件是流程服務器,流程服務器提供的服務可以分為下面五類。
流程模型服務,流程模型提供了對業務流程的形式化描述,通過流程定義工具輸入或輸出定義好的流程模型,以及圖形化展示。
流程訪問服務,通過這類服務來訪問和操作流程中的實例數據,基本上各個應用系統主要使用的是本類服務,包括執行流程的客戶端也是使用本類服務。
應用調用服務,通過這類服務來實現流程服務和各應用系統間的調用,可以在流程服務的各個環節調用其他組件提供的服務,從而實現業務流程貫通。
流程互操作服務,通過這類服務來實現流程服務器之間的協同工作,實現互操作。
流程管理服務,通過這類服務來啟動、監控、管理流程服務器。
各位也幫忙看看,歡迎建設性意見,謝謝!
【趙斌原創,保留一切權利,轉載請保留引用:m.tkk7.com/zhaobin,謝謝!】
【
趙斌原創,保留一切權利,轉載請保留引用:
m.tkk7.com/zhaobin,注明轉載除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