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溆浦雖然也屬大湘西,本土民歌卻并不興盛。我只會唱一首溆浦民歌:“這邊(那個)坳,那邊(那個)坳,那邊坳上黃牛叫。黃牛黃牛喲你莫叫,三畝旱地要你犁呀。”這調(diào)子只能用溆浦方言唱,粗獷而蒼涼。我有時興來,糙著喉嚨吼幾聲,也是蠻有興味的。
?
我喜歡聽民歌,每次都被民歌里蘊(yùn)藏的原始情感擊中,觸電一樣久久回不過神來。我曾往桑植采風(fēng),一路聽著那里原汁原味的民歌,像中了蠱,魂被歌手唱跑了。
?
桑植民歌大多是白族民歌。桑植何以有白族,皆因?yàn)閼?zhàn)爭。元人攻下大理后,為補(bǔ)充兵力,就地組建了一支“白衣沒命軍”,遠(yuǎn)征湖南岳州衡州。戰(zhàn)事失利,人馬走散。有些白族軍人愛上桑植山水,便定居下來,繁衍至今。白族民歌于是就在桑植唱起來了,盤山繞梁
750
多年,綿綿不絕。
?
我的淺見,民歌的靈魂是四個字:真,悲,美,力。文章是可以做假的,大抵有了文字之后,人就開始懂得偽飾自己。所以文字的東西最信不得。你若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靈魂,只須聽他們唱歌。民歌往往不假思索,只求把一顆心喊出來,那心顫顫巍巍在歌聲里跳動,血和淚,欣喜和憤怒,赤裸裸都和在歌里面。音樂只要不經(jīng)過文人的手,就不會摻假。“去了去了又回來,有句話兒要交待。我把巧鎖交給你,鑰匙不到鎖不開。”這是外出謀生的新郎唱給新娘的歌,這種忠貞愛情的盟誓,沒有絲毫掩飾,真切動人。
?
桑植民歌骨子里大多很悲涼。不光桑植民歌,我聽過的其它地方民歌也一樣。哪怕那些歌是歡快嬉鬧著唱出來,我都容易聽出些悲涼。有首桑植民歌這樣唱道:“山歌不唱忘記多,大路不走草成窩。快刀不磨黃銹多,胸膛不挺背要駝。”詞句豪邁,曲調(diào)高亢,可我從歌者嘹亮的歌喉里感覺到了悲愴。桑植民歌的調(diào)子里總滲透著深深的孤獨(dú)。歌者孤獨(dú),歌聲難免悲涼。人入大山,天那么高遠(yuǎn),山那么峻峭,人那么渺小,孤獨(dú)之感油然而生。桑植民歌的孤獨(dú)感是原始的,歌詞的字面上也許見不著,它藏在字縫里,那是民歌最本質(zhì)的永恒的底色。“一個公雞五色毛,喂了三年沒開叫。拿把鋼刀割你的喉,燒盆開水拔你的毛,看你開叫不開叫!”聽著這種看似粗野的民歌,我體味到的恰恰是孤獨(dú)。
?
桑植民歌中數(shù)量最多、最為動人的是情歌。愛而深情,愛而不得,愛而不知,愛而生恨,愛而絕望,愛恨種種,桑植人都是要唱出來的。女子唱來哀怨纏綿,溫柔敦厚。“大田載秧行對行,一行稗子一行秧。秧苗沒有稗子好,稗子沒有秧苗黃。家花沒有野花香,野花香來不久長。”這樣的含蓄婉轉(zhuǎn),哀而不怨。男人唱來爽直豪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馬桑樹上兒搭燈臺,寫封書信與姐帶。郎去當(dāng)兵姐在家呀,我三五兩年不得來喲,你個兒移花別處栽。”姐兒果真移花別處栽了,情哥心里會是什么滋味呢?
?
??? 桑植民歌的美,自不待言。詞,曲,歌者的聲音,表情,唱歌的地方,聽歌的人,無有不美。因?yàn)檎妗⒈⒚溃谑怯辛Γ敝溉诵模┬耐腹牵钅沅N魂。
posted on 2006-09-05 19:03
matthew 閱讀(383)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