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聞《人件》和《人月神話》共同被譽為軟件界圖書中的“兩朵最鮮艷的奇葩”。人們認為:《人月神話》關注“軟件開發”本身,而《人件》則關注軟件開發中的“人”。處于好奇原因,前幾天從圖書館借了本第二版回來隨便翻了翻,竟然得以持續,花了幾天的業余時間,快速的看了一遍,體會頗深,即記于此。
由于譯者離國時間太久原因,翻譯的不是太能讓人讀懂,如果中文不是太差的話,應該還能讀下去。
書中的一些思想和觀點讓我感覺到很震撼與吃驚,這也是我為什么能很快的讀完全書的原因所在,對于人才和團隊的建立,培養和管理,書中可謂是詳解獨到,IT應以人為本,其他都是其次,它解釋了腦力勞動的獨特之處,使用大量的制造業管理模式是顯然不適合的,更會產生負面影響。兩位筆者以風趣而尖銳的筆調,直擊普遍存在的管理弊端。從適合腦力工作者的工作環境,到群體政治,再到體貼員工,培養出膠凍的團隊,社區的形成等等。
目前,多數管理者很少體會以及了解腦力勞動者的特殊需求,認為任何提升腦力勞動者生產力的要求都是公司的支出,而非投資。空間的壓抑,工作場所的噪聲以及公司的任意獎勵政策和措施和防范性管理、官僚體系、物理隔離、時間分隔、產品質量要求降低、假的截至日期、私黨的控制等等都扼殺了自己的團隊,降低了團隊的生產力以及創造力。作者還分析了CMM以及過程改進,強調過程改進是好的,但過程改進程序未必是好的。下面從書中的六個部分開始分析:
第一部分:管理人力資源
作者強調:管理者的工作不是命令人去工作,而是創造條件讓人自己想去工作。作者使用了做吉士漢堡,賣吉士漢堡來嘲諷了那些按照工廠模式來分配指派程序員工作,做一些所謂的人員儲備,把人看成可換的零件,只會打擊程序員的士氣和創造性。
管理要以人為本!
第二部分:辦公環境
作者強調:避免讓腦力工作者處在難以聚精會神的工作環境下工作,管理者需要提升的是程序員正常工作時間的“質”,而非延長程序員工作時間的“量”。那樣只會使程序員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質量,影響程序員的生理健康以及家庭和諧,從而導致優秀員工的流失。
由于公司管理層的片面人為以及錯誤的思想,導致腦力勞動者全部擁擠在一個嘈雜混亂的辦公場所以及公司的那些家具警察的來回走動,從而使腦力勞動者難以進入順流狀態。作者在本部分中多次建議管理者要多考慮工作環境問題,為腦力勞動者提供一個安靜、寬敞、隱私的工作環境,這樣才能夠創造一個有創造性、有活力的高生產力的團隊。程序設計師之間存在 10 比 1 的生產力差異…同樣,軟件公司間也存在著 10 比 1 的生產力差異」,而你期待的團隊生產力為何?
第三部分:適當人選
作者強調:就任何工作的最終成果而言,由“誰”來做總比“如何”去做的影響的還要大。我們不怕問題,只怕處理問題的人。作者道出的成功的重點公式:
找到適合的人
讓他們很高興在這里而不想走
放手讓他們任意發揮
從上面的公式分析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以及如何留下人才,讓他們很好的發揮各自的才能,作者還分析了員工為什么會離開,以及員工流動的明顯成本,以及一些隱形的成本。
第四部分:生產力不斷增長的團隊
作者首先強調:整體大于部分總和,以及什么是膠凍團隊,團隊與個人之間的關系。隨著項目的日益龐大與復雜,企業的成功與否主要看你的團隊成功與否,管理層要多注意團隊的培養,防止出現團隊自殺現象,經理更應該體貼員工,創造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提高團隊成員之間的默契感和協作能力,使團隊形成一種強大的親和力。
第五部分:應該開心地在這里工作
作者強調如何創造一種愉快的工作氛圍,并列出了一些措施:
前導項目
競賽
頭腦風暴
培訓、旅游、會議、慶祝和休息
最后作者鼓勵你成為自由人,讓自我期許高于管理者對你的期許,喚醒大家對價值的再造。
第六部分:《人件》續集
本部分為兩位作者在20年后為第一版所做的補充,再次分析加班的種種弊端,以及競爭的正反面,關于一些過程改進的謬論和CMM的反省,強調過程的成熟使在降低風險,但是,如果能讓你成熟度級別降低的項目,往往會是最有價值的項目。本部分還講了如何去估算評估人力資本,公司中階層的組織學習,并談及社區的形成。
posted on 2009-01-23 10:18
周銳 閱讀(243)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軟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