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0-12-17 16:49
幻海藍夢 閱讀(318)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通信產品--相關知識
這是前向糾錯 ,細心的朋友會注意到,在衛視節目的參數中,有個FEC,也叫前向糾錯(Forward Error Correction)。一些人會奇怪的問:FEC是什么?有什么用?既然數字機無需輸入該參數,那么FEC有什么用?
其實,在衛視接收的參數中,FEC是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在早期的數字機中,例如NOKIA9500是需要輸入FEC參數的。只是后來的數字機的運算速度提高,可以自動測定FEC,而不需要用戶自己輸入FEC參數了。但是在數字節目解碼過程中,FEC還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參數。這就像今天運算速度更快的盲掃機器不用輸入參數便可以接收節目一樣,但是下行頻率和符碼率仍是最基本的節目數據。那么FEC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大家都知道,數字節目和模擬節目比,效果更清晰,色彩更純凈,通透性更高,畫面沒有雜質干擾。這都要得益于數字信號出色的抗干擾能力。在數字信號中,為了防止外界信號干擾,保護信號不變異,要進行多重的糾錯碼設置。數字信號在解碼過程中,對錯誤信號十分敏感,每秒鐘只要有很小很小的誤碼,就無法正常解碼。而數字衛星信號之所以能順利播放,又是得益于數字信號中的糾錯碼的設置。在各種糾錯碼的設置中,被稱做FEC的前向糾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防干擾算法。采用前向誤差校正FEC 方法,是為了降低數字信號的誤碼率,提高信號傳輸的可靠性。
我們知道,數字信號實際傳送的是數據流,一般數據流包括以下三種:
ES流:也叫基本碼流,包含視頻、音頻或數據的連續碼流。
PES流:也叫打包的基本碼流,是將基本碼流ES流根據需要分成長度不等的數據包,并加上包頭就形成了打包的基本碼流PES流。
TS流:也叫傳輸流,是由固定長度為188字節的包組成,含有獨立時基的一個或多個節目,適用于誤碼較多的環境。
為了能形象的、淺顯易懂地說明,我們來打個比喻,如果把ES流比做產品的原材料,那么PES流就是工廠剛剛生產出來的一件產品,而TS流就是經過包裝好送到商店柜臺或用戶手里的商品。如果ES流的重量被成為凈重,那么TS流的重量就被稱為毛重。讀者會問,這個比喻和FEC又有何相干?
從PES流到TS流,這個過程中已經加進去FEC糾錯碼,可以采用不同的速率FEC rate ,在DVB-S標準中,規定5種速率—1/2、2/3、3/4、5/6、7/8。以7/8為例,其實際意義是,在一個TS流中,只有7/8的內容是裝有節目內容的PES流,而另外的1/8內容,則是用來保護數據流不發生變異的糾錯碼。還用上面的例子做比喻,如果整個節目的符碼率是毛重的話,則7/8的節目內容好比是凈重,而1/8的糾錯碼就是包裝箱的重量。
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FEC糾錯率越低,則糾錯碼占據的比例越高,同樣功率時,對解碼的門限要求越低,要求天線口徑越小,接收越容易;FEC越高,則糾錯碼越低,解碼門限值越高,天線口徑要求越大,接收越困難。到此,讀者梁興光的疑惑可以說是解開了,但是細心的讀者又會產生新的疑問:既然FEC糾錯碼率越低,門限越低,天線口徑越小,越容易接收,為什么鳳凰衛視和韓國阿里郎還要用7/8那么高的FEC碼率呢?如果改用2/1的FEC,接收天線不是可以變的更小嗎?這就涉及到FEC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如果糾錯碼過高,那么相應的節目內容占用的碼率則更低,一方面降低節目畫質,另一方面,如果不降低畫質,則只能減少傳送節目的數量了。比如梁先生提到的韓國阿里郎節目,符碼率是4420,FEC是7/8;而亞洲2號各省節目的符碼率也同樣是4420,但是FEC則只有3/4,實際上這兩個同樣符碼率的節目,畫質并不相同,阿里郎的畫質要比省臺的高一些,原因是阿里郎的碼流中,只拿出了8/1的碼流用來保護數據流不受干擾變化,而亞洲2號的各省臺則要拿出比阿里郎多一倍的1/4的碼流來保護數據流。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如果阿里郎和亞洲2號各省臺的節目信號強度相同,亞洲2號的省臺接收起來更容易。
在DVB-S標準中,只規定了1/2、2/3、3/4、5/6、7/8這5種FEC碼率,為什么只規定這5種,為什么沒有4/5和6/7?如果您自己考慮明白了,說明對FEC也就徹底搞清楚了。
原文: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57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