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需求評審已測試并接受了單項需求,它們被允許進入規格說明,現在需要評估規格說明是否完整。這種復查可以迭代,最好每次針對一個產品用例(PUC)的需求。
『關于需求完整性審查』:
一種相當有效的規格說明復查方式,它是一個正式的過程:
1、指派一名協調人(可能是業務分析師),負責安排審查和分發資料。
2、建立最容易犯的錯誤的檢查清單,你會在后續的審查中擴充這份清單。
3、給審查者一些時間來閱讀文檔,準備審查。
4、將審查限制在2小時以內,審查一天不超過2次。
5、審查人數為3~8人
『需求完整性復查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是否遺漏了需求
2、排列需求優先級,這樣構建者能理解需求的重要性和緊急性。
3、檢查需求之間的沖突,這會阻礙一項或多項其他需求的實現。
4、預估構建的成本(管理層執行的任務)
5、評估項目所面臨的風險(管理層執行的任務)
『確定是否遺漏了需求』:
1、定義上下文范圍
2、識別業務事件和‘無事件’,無事件指如果基本事件沒有發生所引起的事件。如:基本事件‘卡車處理了一條道路’,但如果卡車沒有處理那條道路,會發生什么情況?工作必須做些事情,它就是無事件(它發生是因為另一個事件沒有發生),如‘到了監控道路除冰的時間’。工作對這個無事件進行響應,將檢查道路是否按照指令進行了處理,如果沒有處理,將‘對未處理的道路進行提醒’。
3、為BUC建模,利用你的模型展示BUC的功能,通過這些信息,你可以決定功能要用到的存儲數據。
4、定義業務數據,構建正研究的工作所需要的存儲數據的模型(類圖、實體關系模型、關系模型或其他)。
5、CRUD檢查(每個數據類都必須被創建Created并被引用Referenced),有些也被更新Update或被刪除Delete。創建一個CRUD表,以顯示是否每個類都有相應的動作。這些動作是業務用例(BUC)執行的,所以這一步能揭示遺漏的事件。
注意:如果發現了遺漏事件,你必須重新訪問利益相關者,找到關于這些事件的更多知識。如果你確定了這些事件,更新上下文范圍圖,將它們加入事件列表,更新CRUD表,繼續該過程。
6、保管人過程檢查,分為基本過程和保管人過程
1)基本過程是指那些與系統存在的理由有聯系的過程,如:你遞上信用卡來完成支付,信用卡公司將記錄支持的金額和其他細節。
2)保管人過程是為了維護(保管)存儲數據,這些過程對數據進行更改,原因只是為了保持數據最新,它們不屬于基本過程。如:你搬了新家、通知信用卡公司變更地址,公司相應地更新記錄。
3)檢查保管人過程,就要查看類模型和CRUD表,確保有足夠的業務事件和相應的過程來維護工作存儲的所有數據。如果類包含可更改的屬性,那就可能有一個保管人業務事件來修改這些屬性。
7、重復直到完成,將第1~6步驟做迭代(確定業務事件、對業務用例建模、加入類模型、檢查類被創建、引用、更新和刪除)。
『排列需求優先級』:
1、影響優先級的因素
1)實現的成本
2)對顧客或客戶的價值
3)實現產品所需的時間
4)技術實現的容易程度
5)業務或組織機構實現的容易程度
6)對業務的好處
7)遵守法律的要求
2、何時確定優先級
1)讓需求知識變得越可視,就越有機會不盲目的選擇。
2)強烈建議在啟動會議上對每個BUC指定優先級附上顧客滿意度和不滿意度評分。
3)編寫原子需求時,應該不斷考慮是否排列它們的優先級。原因是期望值管理,如果你一直在不斷的排列優先級,人們就能夠接受這種這種,而不會感覺被欺騙。讓利益相關者準備好接受一個事實,即你不能實現所有的需求。
3、需求優先等級
1)必須有Must
2)應該有Should
3)可以有Could
4)不會有Won't
4、優先級電子表格
1)把影響因子的個數限制在4個以內(如:1.對顧客的價值、2.對業務的價值、3.煎炒實現成本、4.易于實現)
2)每個因子分配適用權重百分比
3)累加需求的權重評分,得到該項需求的優先級評分。
『檢查需求之間的沖突』:
1、需求沖突的情況
1)使用相同數據的需求(按照使用的術語進行匹配查找)
2)相同類型的需求(按照需求類型匹配查找)
3)使用相同度量尺度的需求(查找那些驗收標準使用相同度量尺度的需求)
2、需求分析師的沖突解決責任:
1)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扮演領導的角色
2)將沖突的需求隔離出來,單獨與每個利益相關者接觸,重新對滿意度和不滿意度評分。
3)如果作為調節人不能獲得滿意的解決方案,建議你確定現有沖突需求的成本、評估風險,召集當事人會議達成折中。
『評估項目的風險』:
1、業務分析師在風險評估中的角色,是考慮需求是否包含某種風險,可能影響項目成功。
2、不必進行風險分析,這項任務更有可能是由項目經理執行。
3、風險評估不是真正的需求問題,是項目問題。
4、具體要素:
1)項目驅動
1.項目的目標
2.客戶、顧客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3.產品的用戶
2)項目限制條件
1.強制的限制條件
2.相關事實和假定
3)功能需求
1.工作的范圍
2.業務數據模型和數據字典
3.產品的范圍
『度量所需的工作量』:
1、我們建議在完整性復查中包括某種規模度量活動
2、常識告訴你,不能不清楚要構建的產品的規模以及所需的工作量就繼續開發。
3、在需求收集過程中完成的工作,為度量過程提供了輸入信息。
4、你的上下文模型是工作規模的權威指南,你可以簡單數一下寫下的需求數目,所有的這些都是度量,都比猜測工作量和盲目接受最后期限要強得多。
posted on 2014-05-16 22:16
cheng 閱讀(1474)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