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老家趕回來,預示著新年的喜慶日子正式結束了,雖然上班要等到21號,但我也要為上班做些準備了,畢竟是剛從大學園子里出來的娃娃,工作是要自己搶著做的。
今天有興致說一說Gmail了,因為好多好多兄弟還不太了解這個好東東的背景。Gmail的G有兩層含義,一是說它有一個G,二是說它是由Google提供的。說它是個好東東也不太準確,因為當2004年4月1日,Google正式宣布Gmail進入評測階段時,它是唯一一個1G的免費郵箱,但是現在這樣的郵箱已經遍地都是了,Gmail強大的吸引力也被減去了一半。
關于另一半,這就有個說法了。不知道大家曉不曉得“六度分隔”和“150法則”這兩個社會學原理。下面這段文字摘錄自《社會性軟件及其在中國的異化》一文(Google上到處都是,我也不知道是誰寫的了):
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Stanley Milgram)于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你與布什之間相隔幾個人?換一個問法,你通過幾個人可以認識布什?如果說是六個人,你可能會不相信。但是這確實是來自一項社會調查的結論: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Stanley Milgram 在1967年做過的一次連鎖信試驗(鏈接到哥倫比亞大學今天用email進行的同樣實驗),實驗的結果就是今天在社會關系研究中常說的“六度分隔”。你也許不認識布什,但是在優化的情況下,你只需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結識他。六度分隔說明了社會中普遍存在一些“弱鏈接”關系,但是卻發揮著非常強大的作用。有很多人會體會到自己在找工作時候這種弱鏈接的效果。
Jon Kleinberg 把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可以評估的數學模型,并發表在自己的論文“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中。我們經常在與新朋友碰面的時候說“世界真小”,因為往往可能大家有共同認識的人。Jon的研究實證了這個觀點。
曾經“六度分隔”理論只能作為理論而存在。但是,互聯網使一切成為現實。
六度理論的發展,使得構建于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絡之上的應用軟件越來越人性化、社會化。軟件的社會化,即在功能上能夠反映和促進真實的社會關系的發展和交往活動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動與軟件的功能融為一體。六度理論的發現和社會性軟件的發展向人們表明:社會性軟件所構建的“弱鏈接”,正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50法則(Rule Of 150)
從歐洲發源的“赫特兄弟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民自發組織,這些組織在維持民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們有一個不成文的嚴格規定:每當聚居人數超過150人的規模,他們就把它變成兩個,再各自發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個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法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比如中國移動的“動感地帶”sim卡只能保存150個手機號,微軟推出的聊天工具“MSN”(也是一種SS)只能是一個MSN對應150個聯系人。
150成為我們普遍公認的“我們可以與之保持社交關系的人數的最大值。”無論你曾經認識多少人,或者通過一種社會性網絡服務與多少人建立了弱鏈接,那些強鏈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則。這也符合“二八”法則,即80%的社會活動可能被150個強鏈接所占有。
基于這兩個原理,網絡社區有了新的玩法:
1。首先,一個社區被建立。建立社區的人擁有這個社區的根權限,這個權限允許邀請n(>=6)個人加入本社區。未被邀請的人不能加入。
2。被根權限邀請的人每人可以再邀請n-1個人,這些被邀請的人(重復的邀請無效)每人可以再邀請n-2個人,直到第七階的人,他們不能從父權限中繼承任何邀請權,因此他們誰也不能邀請。未被邀請的人不能加入。
3。不守社區章程的人(比如在社區內部發送垃圾郵件或傳播色情內容)被踢出社區,邀請他的人也不能再獲得邀請權。但若邀請函發出固定時間后,如兩周,被邀請人沒有加入社區,則視為邀請無效,邀請他的人還可以重新選擇別人邀請。
4。當社區人數超過150人時,社區將被拆分,社區的創建者將同時擁有這兩個社區。原社區里的人可以自由選擇兩個社區中的一個加入。
5。當上面的過程全部完成后,社區停止加入,直到社區人氣過少為止。
通過這種方法建立的社區,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社區也很少會有干擾。可是Gmail并不是社區,它只是在測試期間,借用這兩個法則控制評測者的數量和能力,包括其email使用率,相互交流程度和IT技術水平。目前的跡象表明,Gmail很可能會在測試期結束以后提供公開的郵箱注冊,到那時, Gmail另一半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就完全失去了。
但是,Gmail有其另外的長處,也是可圈可點的。比如它主張使用label標識郵件的關鍵字,因此它沒有提供文件夾功能。比如它用Google的搜索引擎搜索郵件,快速而智能。比如它的反郵件功能強大無比,據說使用了人類智慧的結晶——神經網絡AntiSpam算法。再比如它快速而完美的基于 WEB的訪問界面,含自動刷新功能等等等等。
Gmail泡泡
posted on 2005-02-15 18:10
Brian Sun 閱讀(1911)
評論(1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