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我租的房子里第一次上網,從前天到今天,在經歷了Modem戰役、Modem電源戰役、撥號軟件戰役、電話線戰役、用戶名和密碼戰役、ADSL分頻器戰役、死機戰役等等戰役之后,終于在今天下午14點整登上了分別已久的Blog。
這兩天在讀一本講RUP的書,這本書的所有案例都是圍繞軟件
PSP Tools開發的全過程展開的,(猜對了,就是
<<小型團隊軟件開發>>!),因為已經很久沒聽人講過PSP了,所以倍感親切,一時間免不了多了些感想,記了下來,與大家分享。
PSP者,個體軟件過程也。第一次跟朋友提到PSP時,朋友問“要那玩意有啥用?”我當時就愣住了,半天沒說出個所以然來,我還真不知道該怎樣回答這么突
如其來的問題,或者應該說我還真沒想到回有人問出這樣的問題來。朋友的理由也很坦蕩,講過程就要講團隊如何把握過程,這樣才能減少溝通的成本,降低開發的
風險;講一個人的過程有什么意思,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尤其是腦力勞動者,更是需要工作形式的個性化和多元化。這樣看來朋友是站在“腦力勞動者”
的立場上說話的,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腦力勞動者大多數都是這樣認為的。那我呢?我站在誰的立場上?是“體力勞動者”嗎?朋友說“你是站在管理者的立場上才
那樣說的,因為管理者總是希望每個人都把精力集中在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上。”
這一番爭論我至今記憶猶新,真的是朋友所說的那樣嗎?CMM、RUP、XP和PSP是目前軟件過程標準的四個代表,
RUP(Rational統一過程)產自IBM/Rational公司,這個公司的創始人來自電信領域的軟件巨頭;
XP(極限編程)來自Kent Beck和Martin Fowler,他們是軟件設計和軟件工程領域的世界名人;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與PSP
同一個父親,即美國著名的軟件界人士Humphrey先生,軍方曾希望Humphrey先生能為其選擇軟件供應商制定一套衡量軟件開發能力的標準,SEI
和CMM就誕生了,卡耐基梅隆大學希望Humphrey先生能為軟件系的大一新生寫一本可以規劃其一生職業發展的書,PSP應運而生。四個標準的創始人代
表了四類對過程感興趣的人群:大客戶、管理者、開發高手、職業學者。可見我并不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雖然我是哈伯德的支持者),大家的立場不同,看到的
軟件過程也就不同,不信,你比較一下。大客戶多數在乎的是規范、透明和穩定性,如果一個人離開了項目,項目能否繼續?如果所有的人都離開了項目,項目能否
繼續?如果一個企業離開了項目,項目能否繼續?管理者看重的是成本、風險和進度的等邊三角形,考慮到質量的管理者就更為出色。開發人員,包括分析人員、設
計人員、實施人員和測試人員,都希望項目的任何工作都好上手,不要紙上談兵,要重視人(自己)而不是過程,要重視產品而不是文檔。唯獨職業學者最不一樣,
他所想的往往是你所發現不到的問題,因為他們常常不在項目中,多數是在項目完成之后的談論和數字中得到啟發,因此他們看到的也可能是你最需要但自己卻不知
道的Best Practise。
為了證明我的觀點,我找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項目組目前正在使用腦圖相互交流思想,和記錄頭腦風暴的結果。
腦圖(MindMap(R))是
托尼·巴贊的注冊商標,他為什么要注冊這樣一個商標呢?在托尼年輕的時候,他去圖書館找教人如何使用大腦的書,圖書館管理員認為他是個怪人“哪有人不會用
大腦的呢?”于是帶他去了“腦內科”的書架,托尼知道管理員是不會理解他的,于是他決定自己去找。他花費了數年的時間,找遍了全國所有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圖
書館,(他好像是英國人),都沒有找到一本教人如何使用大腦的書。托尼突然有了一種使命感,既然上帝讓他領悟到大腦的使用是有技巧的,那他就有義務將這個
發現告訴更多的人。這種使命感就像促使奧格曼迪諾寫成
<<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一樣,促使托尼花費了畢生的精力,經過無數次的調查和研究,終于發明了腦圖,并成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研究如何使用大腦為目標的國際性組織。今天,腦圖已經家喻戶曉,它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絕不亞于希爾博士的
<<Think And Grow Rich>>(<<思考致富>>),但與后者不同的是,托尼不僅因此而獲得了崇高的威望,還獲得了驚人的財富,這完全得益于他為腦圖注冊了商標。(想想吧,每份Visio和每本
<<學習的革命>>都付了版權費用!)
幾十年來,托尼幫助過無數的人,幫助他們改掉不良的思維習慣,幫助他們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工作,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收入,他為人類創造的價值,豈是億
萬可以衡量。這個例子用來證明我的觀點,似乎是用了宰牛刀,既然研究如何使用自己的大腦都如此有價值,那么研究一個自己的開發過程和開發能力又何嘗不必要
呢?
我讀過很多托尼的書,我覺得如果說希爾教人如何完善心態,奧格教人如何培養習慣,卡耐基教人如何溝通交流的話,那么托尼就教人如何使用大腦,他們共同構成
了美國式的成功學最基礎的四步曲。這些不是哈伯德所說的商業道德,而是一套種子如何成長為大樹的指南。回到我們所談論的話題上來,如果以每個人的思維方式
不同為理由,就可以放棄改進自己思維習慣的話,那這個人一定不能成為成功者!事實上,每個人的心態、每個人的習慣、每個人說話的方式、每個人如何使用大
腦、甚至每個人心目中的道德觀念這些都是不同的,且會有很大差異,然而這恰恰是區別一個成功人士與其它人的最重要的差別。
最后,我希望留給中國所有每個開發人員(包括我自己)一個最美好的祝福,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成功人士。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個世界上總是失敗平庸者居多,功成名就者居少,其原因,就是沒有注意這些成功人士應該注意的地方。
愛讀書的泡泡
posted on 2005-03-26 22:02
Brian Sun 閱讀(2640)
評論(5)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軟件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