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萌發出這種想法,特地寫了一篇貼在這里,如果已經有哪位大牛有過了這樣的想法,請回帖,共同探討;如果哪位大牛一眼就看出了這種想法中的天真之處,也請回帖,不吝賜教。
很多企業——尤其是以產品著稱的企業——在同一個產品分類下一般都會設有兩條產品線,分別表示主流產品和前衛產品,當然也可以表示高端產品和中端產品、個人產品和企業產品等等。當然這也不排除很多成功的企業在某個產品分類下只有一個產品線的例子,但那多數是由于行業的特殊情況所至,不再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
我不用眼睛也可以舉出很多證明上面說法的例子來,下面的列表展示了很多這樣的例子:
Microsoft / Windows 9x / Windows NT (過去)
Microsoft / Windows xp home / Windows xp pro (現在)
Macromedia / Flash MX / Flash MX pro
Symantec / Norton AntiVirus / Symantec AntiVirus
Real Networks / RealOne Player / RealPlayer
RedHat / Fedora Core / RedHat Linus Enterprise
Borland / JBuilder / JBuilder pro
Mozilla / Firefox+Thunderbird+Sunbird / Mozilla Suite
Sun Microsystems / Netbeans / Sun Studio
IBM / Eclipse / Websphere Studio Application Developer
Tencent / QQ / IM
用友軟件 / U8 / NC
。。。 / 。。。 / 。。。
不做無用的列舉工作了,這些足已經說明問題。這樣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益處,比如說客戶分類明確啊、產品定價清晰啊什么什么的多了去了,但也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之內,這篇文章有更重要的問題要談談。
我們都知道上面的列表中有幾款產品線是臭名昭著的,把它們挑出來,其實也就是Windows和Sun Studio。但是我相信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企業在維持著臭名昭著的兩條產品線。我不是刻意貶低他們,其實我對Sun公司一直是懷有敬意的。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包括微軟,是有苦衷的。這些苦衷來自這幾個方面:
1。老客戶。 老客戶是大公司最大的利潤來源,也是他們技術上最大的絆腳石。多數老客戶會認為a.保護他們以往對軟件的投資是軟件公司的一大任務,對于這個任務,軟件公司應無條件接受。b.軟件公司必須實現以前所做過的任何對他們有利的承諾。c.軟件公司不應該在客戶的項目中使用新技術,在該技術沒有在其它項目中用過并取得全球性好評的情況下。
2。以往確立的技術標準。
軟件企業常會發布一些由本公司制定的技術標準。企圖以此作為競爭壁壘,將競爭者阻止在城池之外。在大公司眼里,這些技術標準非常重要,它決定了大公司能不能留住合作伙伴的芳心,所以他們都會使出渾身解術支持這些技術標準。事實上我們想一想就知道在軟件界,由非經濟型軟件組織制定的標準屈指可數。其結果就是,這些技術標準一旦變得落后了,軟件企業再想改變它,即使是大公司,都會難上加難。
3。股東。 軟件公司的股東不見得是軟件專家,他們是市場專家,他們不在乎你的技術會不會被程序員罵,他們只在乎技術會不會被客戶罵。還有更可怕的,那就是人都護短,如果董事會決定研發一項沒有前途的技術,他們永遠都不會承認這個決定是錯誤的。
4。競爭對手,或是超大規模的合作伙伴。
在某些問題上這兩者扮演同樣的角色。他們的決策會直接影響到軟件企業對技術走向的開發。畢竟,多一個朋友少一個對手對誰都沒有壞處。
5。新的大客戶,包括老客戶的新要求。 某些大客戶要求公司提供一些新的功能,這些功能可能會和上面三條中的某一條或幾條相矛盾,這時軟件企業既不想放棄作為利潤源泉的老客戶,也不愿意放棄爭取新的客戶,于是他們往往會自作聰明的選擇一種折衷的方法,或干脆提供兩個不同的產品特性,兩種不同的服務,并將這兩組客戶劃分為兩個不同的市場細分。有時這會使人們得到哭笑不得的結果,但只要客戶沒有充足的理由放棄該軟件企業,該企業就有機會將黑鍋交給另一類客戶群體去承擔。于是他們會對老客戶說,這是新客戶的要求,而又對新客戶說,這是老客戶的最愛。
當面對這些問題時,軟件企業雖不能說到了生死兩難的境地,但起碼也不能使本企業的技術天才們放手去干。筆者在這里提供了一套拍腦袋想起的方法,是否行的通,就要等待軟件企業的決策者們去實踐了。
以微軟公司為例,Windows存在的絕大部分問題在于微軟必須保證老客戶開發的基于老版本windows的應用程序,因此每個版本的windows在發行時,雖然微軟也想將代碼重寫一些,使用一些操作系統界的新特性,但又因為要顧及以往確立的技術標準進退維谷。我的建議是,微軟公司應該為自己準備一塊開放的試驗田。比如推出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也可以不以windows命名,(由于不能再叫“體驗版”),我暫時稱之為doors。doors是由全新的內核組成,不完全兼容之前版本的windows,也不必向前兼容(也就是doors的下一個版本不必兼容上一個版本),免費下載,部分組件開源,開源的部分可以遵循某個“規范性開源”許可證,(類似Sun的SPL),底層安全技術不開源。倘若真能如此,這塊試驗田基本上可以解決上面說的大部分問題,不信你聽。
1。老客戶。 老客戶可能根本不會用這個操作系統。而會繼續使用windows,微軟也會繼續發行windows,毫不含糊。而某些思想開放的老客戶可能部分的使用 doors,但由于開源許可證的存在,當他們在使用doors時微軟不必承擔除安全責任外的任何責任。
2。以往確立的技術標準。 繼續執行。windows永不變心。但是doors上的部分技術如果試驗成功,取得技術界的一致好評,則微軟可以放心大膽的用在下一個版本的 windows上。此時微軟不但沒有減弱對老技術標準的支持,反而將新技術標準的發布時間整整提前一個(或半個)產品周期。技術標準有了更好的獨立性表示,也就更能受到人們的親睞。
3。股東。
由于doors可能依靠于contributor,公司在doors上的投資可能都不如一個Outlook大,大概和MSN Messenger差不多。
4。競爭對手,或是超大規模的合作伙伴。 在操作系統領域微軟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Linux陣營,沒關系,由于doors是開源的,它大可以模仿Linux的某些做法,抄襲特性和吸引大批技術專家的倒戈行為甚至有可能對對手造成致命打擊。
5。新的大客戶,包括老客戶的新要求。
與前幾條矛盾的新要求會首先在doors上實現,而不是windows,這樣選擇權就自然落到了客戶手上。新客戶可以選擇放棄自己的想法,使用 doors,或者——更明智的,先使用doors,如果這不是客戶想要的特性就放棄或要求微軟改進,如果是的,別擔心,你可以選擇下個版本的 windows,它將是個既具有這個特性又對你正在使用的windows兼容。這好比我去電影院看電影,可是上一場還沒有散場,于是我就找個位子坐下來,要點瓜子和飲料,一邊等待電影散場,一邊可以把這里當成KFC,盡管KFC從沒有賣過瓜子!無論新客戶作出怎樣的選擇,他都沒有掏出微軟的手掌心。
例子講完了,現在進入總結呈詞階段。
在一個產品分類下面擁有兩條產品線的軟件企業可以選擇開發第三條產品線,既非主流產品,也不是高端應用,而是新特性的試驗品,試驗品可以起一個非主流的名字,試驗區為開源社區,試驗對象既有部分技術天才,又充滿了新老客戶。試驗品無需對任何產品100%兼容,包括其它兩條產品線和以往發布的第三種產品,只要能起到預期的試驗效果就行了。這就是我的想法,見笑了。

做軟件的泡泡
posted on 2005-02-26 02:23
Brian Sun 閱讀(2361)
評論(14)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軟件 、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