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來自我讀了
Mango Du的
“水銀看人力資源外包”一文的讀后感,或者說是對該文的一個評論,只不過這個評論是以另外一種形式發表在我的Blog上的。確實可以說這兩年人力資源外包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有人說這是分工過細所致,有人認為是專業化所致,還有人認為這是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我卻認為不是這樣。
1。關于分工細化。分工細化不足以產生一個行業。比方說,我們做軟件的都知道軟件設計、軟件實現和軟件測試都應該被分為很細的方面,至少應該被分為這三個方面,于是有很多人很早就預言軟件企業會分裂為專做設計和專做編碼兩類,事實上當初我也是這種想法的堅定支持者之一,但是現在開來這是一個很幼稚的想法。在最近的幾年里這種劃分還不會出現,因為軟件設計和實現在今天的技術框架和過程慣例下耦合度仍然很高,交流的成本非常關鍵,因此將這兩個部分分裂成兩個企業會導致企業的外部成本迅速升高,我們都知道這是違背企業存在的意義的一種做法,這一點科斯在上個世紀給出了一個著名的論證。所以人力資源外包肯定不僅僅是一個分工細化的問題,因為人力資源的工作同其它工作的耦合度確實不小。(這一點我后來想了一下,可能某個行業有自己特定的人力資源游戲規則,那樣的話人力資源工作可能會和該行業內部的企業耦合度減小,規范度增大,咨詢師和電視節目制作人都是這樣的例子)。
所以促使一個企業外包人力資源的根本原因不僅僅是分工存在細化的問題,還有部分交易外部化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一件事情本公司的人做不如外公司的人做成本更低效果更好,那么就可以外包。比如員工滿意度調查,在公司內部進行可能會有失公允,因為很多員工都擔心調查材料不能嚴格保密的問題。
2。關于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是企業一切動作的基本動機。因此人力資源的外包也有成本的原因,但可能并非是成本驅動的。比較一下在企業采購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提供采購服務的服務商在幫助企業采購(比如電子商務),我曾見過一個創業方案是關于“買手(buyer)”公司的,但是采購的很多情況是根據企業的不同而不同的,所以在操作上和決定權上仍然是買方做主。這種方式實際上可以被理解為執行和戰略的分離,并且我相信這種方式在最終會在企業管理的很多方面體現出來。
簡單的說就是企業把握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方面,而執行方面交給外包商去做,比如今年的招聘,公司給出計劃;抽象招聘流程,公司給出安排;招聘人員的鑒定,公司給出方法和人員;但是具體招聘的安排和實際招聘的對象則是由外包商完成,比如何時招聘,在哪個學校,招多少人面試多少人筆試,誰主持,都是由外包公司完成的。
3。關于專業性。我個人認為企業之所以會把人力資源外包出去,并非專業性的問題外,或者說專業性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比如財務管理已經是一個規范度極強的企業了,可是把財務部門外包給服務商去做的企業可能也不是很多,原因很簡單,一方面財務部門比較私密,戰略性意義也比較高,另一方面財務人員市場上有的是,不需要多花幾個錢就能顧的起,所以財務部門無需外包。但是仔細想想,后面一個理由是否站得住腳,為什么財務人員專業性高卻資源豐富呢?原因很簡單——制度完善。真正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已經由金融機構和會計公司完成了,剩下的是成本低廉的非專業工作。問題又來了,企業為什么會花錢顧一些非專業性強的員工,而把專業性強的工作交給別的公司完成呢??這難道沒有違反企業存在的意義嗎??
OK,我想通了,現在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企業要外包自己的人力資源正是出于專業性的原因。事實上,合理的方式應該是為企業直接創造價值的部門(以前我們稱為直線部門)我們用專業性強的員工以提高能力,不為企業直接創造價值的部門(以前我們稱為職能部門)我們用非專業性強的員工以降低成本,而這些部門的專業性工作我們交給專業的企業去完成,這應該就是未來企業的部門組織,That's It!
4。小結。現在我們總結一下我們的理論,為什么企業會把人力資源工作外包出去做?答案是提高人力資源工作的效果、更著眼于戰略因素、和外部專業化內部非專業化以降低成本。現在我們再抽點時間看看其它外包服務是否也遵循同樣的原理。企業外包財務給財務公司是為了提高財務的效果(嚴格、準確、安全、可靠),更著眼于戰略因素(管理會計和金融部門),外部專業化(注冊會計)內部非專業化(會計和行政助理)以降低成本。企業外包IT部門給提供服務的信息服務供應商是為了提高信息技術以加速管理的效果(有效、安全、科學化、降低管理成本),更著眼于戰略因素(信息收集和信息處理的方式和制品,而不是技術),外部專業化(軟件設計和實現)內部非專業化(實施顧問和硬件采購)以降低成本。還需要其它的例子嗎?

差點搞HRM的泡泡
“別人看到了偶然,而我卻看到了因果。”
——<<The Matrix>>
posted on 2005-04-23 09:27
Brian Sun 閱讀(2792)
評論(7)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