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個過期的廣告,前些日子有幸參加了世界可用性日(WUD)北京站的活動,這是世界可用性日的第一年,活動在多個國家同時舉行,今年北京站的活動是一
次半講座形式的聚會,來講的除了主辦方UIGarden的人外還有一些可用性行業(yè)里的著名人士。Windy沒來是個遺憾,IBM的趙晨博士來了是個驚喜。
有些不足的是在下面聆聽的很多人是學生,因此一互動起來,整個活動的基調(diào)就略微有些稚氣了。
會上一個問題引發(fā)了很熱烈的討論,問題是這樣的:
我們現(xiàn)在所能接觸的多數(shù)ATM機,都是采用先吐錢后吐卡的工作流程(取款業(yè)務流程的后半部分),但是現(xiàn)在,全世界的ATM機正在經(jīng)歷一場變革,把這個順序改為“先吐卡后吐錢”,理由是占信用卡丟失原因排行榜和丟失危害排行榜雙第一的是“取款時忘了取卡”!
問題拋了出來,兩方面的聲音也同時響了起來。支持變革的一方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國內(nèi)多數(shù)ATM機的可用性問題太差,尤其是一些海龜們,認為這是不可理喻的事
情——全世界都在改為什么中國沒有改。很多人認為“危害大”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在后面排隊的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取道前面那個人卡上的所有錢,如果不
幸的事發(fā)生的話。另一個理由是“拿到現(xiàn)金”應該標志著此類交易的完成,因此它應該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此之后應該沒什么事輪到用戶做了。
反對變革的人認為,為什么不會有人在取卡后忘了拿走現(xiàn)金呢,那樣危害不也是很大嗎?況且很多人已經(jīng)習慣了這個順序,如果突然發(fā)生改變,肯定會有人出錯。這
些人通常認為,只要ATM機在吐錢后給出類似“請不要忘記信用卡”的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提示就可以了,沒必要為此而變化交易流程,后者對全社會的成本遠遠高
出了丟卡人的成本。
我個人在下面坐的時候,比較同意后者的觀點,尤其同意“記得卡卻忘了現(xiàn)金”的那種說法,但我有自己的原因。<<事務處理>>這門
學科不僅僅是為軟件從業(yè)人員準備的,這門學科里有這么個概念就是“事務的原子性”問題,在用戶的潛意識里,ATM機吐出現(xiàn)金和從信用卡上劃走相同數(shù)量的金
額是同一件事情,同一個事務,因此應該是同時發(fā)生的事,吐錢了卡沒劃和劃卡了沒吐錢都是不可以被接受的事情。。。(阿,等等,前者好像可以被接受)。。。
先吐出卡往往給人的心理暗示是已經(jīng)把錢劃走了,接下來用戶們擔心的就是如果ATM機壞了不吐錢怎么辦?!要知道機械設備的可信度要遠遠低于電子設備。
當然,我這么想并非不支持變化。作為軟件從業(yè)人員,我相信變革以后的流程事實上比之前的流程安全性要高了很多。因為這給了ATM的軟件以更多處理安全性的
機會,比如先通過卡號和密碼獲得本次交易的“憑證”,吐卡,然后憑該憑證向服務器端申請劃走卡上的金額,這時,問題已經(jīng)變?yōu)樵瓉淼慕灰琢鞒塘耍珹TM機只
要保證該憑證在服務器端的生效和ATM的吐錢在同一個事務內(nèi)就ok了。
可用性泡泡
(轉(zhuǎn)載本文需注明出處:Brian Sun @ 爬樹的泡泡[http://www.briansun.com])
posted on 2005-11-18 09:37
Brian Sun 閱讀(3513)
評論(22)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隨心